河流自然学校 | 河流自然讲师第一期:启航青少年河流探索之旅
“河流方程式”项目自2018年在“福田社会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下启动“河流自然讲师”培育计划,自启动以来致力于通过一系列有趣而富有意义的活动,培养青少年对河流和水资源的关注与保护意识。作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自然讲师培训的第一期活动于2019年12月正式启航,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让更多青少年成为河流保护的先锋。
培育活动亮点
2019年12月第一期讲师培训正式启动。我们邀请了来自不同学校和社区的青少年参与,并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系列学习。
培育活动的第一站,学员们学习“非暴力沟通”,在沟通中,一切源于关系。我们常常发现:达成良好的信任关系,一切都可以谈。达不成良好的信任关系,善意可能被误解为敌意。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物种,也需要不同的爱,不同的菜。不强加给别人自己的喜好,不贬低别人的需求,尊重每个人的不同,是达成良性沟通的基础。
培育活动第二站,学员们围绕“协作”这一概念出发展开学习。协作是一门推动参与的技术,无论应用在学习上,还是应用在问题解决、项目发展上。协作者更像是点燃团队智慧的一支火柴,让团队在此过程中相互分享、讨论和激发,从而达成目标。因而,对于传统的培训或咨询,协作者更像是流程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而非给予答案的人或提出解决方案的人,我们把工作坊的主体还回给“参加者”。而“参与”隐含着的假设前提是:每一位参加者的经验和知识都有价值,每一个人都可以从相互的身上学习,每一个人都可以贡献。参加者不再是被知识“填充”的个体,而是成为集体智慧的创造者之一。参加者在过程中被鼓励表达、倾听、欣赏和相互理解,从而确立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于是,参加者可以在参与的过程中,达到自我的培力。最后导师通过4F动态引导反思法,让学员们回顾这两天学习到的内容,深入思考如何把经验转化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
培育活动第三站、第四站,学习法律为绿水护航、实际考察学习让解说更接近现实。人类社会早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古代文明国家已经有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法律规定。例如中国《秦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鱼鳖,置穽罔(网)。”(《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8年版第26页)。意思是说,在春天不准到山林里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集刚发芽的植物,不准捕捉幼兽、鸟卵和幼鸟,不准毒杀鱼鳖,设置陷阱。产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发展,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业污染。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制定防治污染的法规。如英国的《碱业法》(1863年)、《河流防污法》(1876年)、《公共卫生(食品)法》(1907年)、《公共卫生(消烟)法》(1926年)、《水法》(1945年);美国的《港口管理法》(1888年)、《河流与港口法》(1910年)、《石油污染控制法》(1924年);法国关于大气、水等的《1917年12月17日法》、关于大气污染的《48~400号法》、关于水的《1937年5月4日法令》、关于放射性物质的《1937年11月9日法令》;日本的《矿业法》和《河川法》(1896年)、《农药取缔法》(1948年)等。另一方面也制定了保护自然的法规,如法国、奥地利、俄国等在19世纪已经有了较完整的森林保护法规。环境法的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的。这时,环境的污染、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日益严重,甚至发展成灾难性的公害,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认真对待并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其中包括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环境法迅速从传统的法律部门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内容广泛的新的法律部门。为了加深学员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的认知,本期课程特地邀请了杨常郁律师为学员们分享《法律为绿水护航》专业知识。理论结合实践考察,学员们走在河边,更加直观的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在环境专家熊杨老师的带领下,学员们一同走进河流,了解河流的基本知识、水生态、水资源等内容。通过亲身探访,深刻认识了“河流”不仅仅是水流的载体,更是人类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育活动第五站,Leave No Trace,遵守LNT,是对他人、对自然最基本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尊重。无痕山野。是始于美国的一种户外运动方式,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时,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与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户外运动兴起,大批游客进入森林、公园、荒野等地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巨大冲击。到了70年代,户外运动对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破坏开始引起美国林业管理部门的重视。随着更多户外、教育、保育等公众组织的加入,出现了以教育来代替行政管理的”无痕山野(Leave No Trace)”理念,它继承了”土地伦理”的思想,并和现实中的户外活动与生活方式相结合。今天,无痕山野(Leave No Trace)的各种课程已经被推广到世界各地。LNT中译文为无痕山野。而践行LNT,不仅仅是山野,也是大自然所有的资源保护,包括:动物、植物、水、空气、土地、民族民风、历史遗址等。非文老师用心设计体验式、参与式课程,LNT观念小游戏让学员们在乐中学,在练中习,负责任的体验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培育活动第六站,实践出真知
学员们自发研发并组织小组或者开展青少年河流探索解说活动,有的前往布吉河,有的前往福田河,有的前往新洲河,大家各有展现,各有精彩。
教学特色与创新
第一期培训以“现场观察+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鼓励学员们通过实地观察、互动探讨等形式,全面了解河流保护的必要性。特别是在对福田河的学习中,讲师们带领学员们分析了水资源的现状,讲解了“河长制”的实施意义。通过这种实践化的学习方式,学员们从中获得了对河流生态的深刻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参与保护行动的主动性。
经过培育并考核,第一批河流自然讲师讲师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前后)
黄漫娜、李春水、丁莹莹、黄小芹、杨顺、彭琳珊、郭晓帆、蔡桂等学员
成果与展望
通过第一期讲师培训,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河流知识,更树立了身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他们纷纷表示,今后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育带领更多青少年参与更多的环保活动,成为未来河流保护的积极参与者。第一期讲师培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将为后续的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深圳市福田社会建设专项资金对本项目活动提供的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