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官方网站

江河卫士 | 探源西江之从江头村到江根村的水文化发现

西江是珠江水系中最长的河流、珠江干流,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为中国第三大河流,长度仅次于长江、黄河。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西江水利、水力资源丰富,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河运、发电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不久的将来,西江将会成为深圳市民的饮用水源,于是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组织了为期十天的考察活动。

行走江河,探源西江,项目以河流为动线,探索流域水环境、天文、地理、水利工程、古村人文故事,收集碎片的现实资料,思考变迁规律,同时传播在珠江流域上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流域地质地貌、人文趣事、流域文化等内容。以项目式学习方式,锻炼团队协作与江河课题调查,拓展视野,激发自身进一步对环境的观察与理解。

“河流是载体,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文明都与河流有关,我们今天启动‘从源头到大海’守护江河碧水探源西江,向伟大的河流致敬,也是向伟大的河流所象征的伟大的精神和文化致敬!”

团队在田野调查过程中,除了在各种水利工程建设的地方,对当地居民进行访问,通过数据收集以及纵向的对比,将水利工程与人文相联系,切实的考虑当地人们的需求,同时对沿途的一些古村落进行调研,本文重点介绍行程中探访调查的江头村和江根村。

漓江流域的江头村

江头村,别名江头洲,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九屋镇下辖行政村,坐东向西,村域面积1.97平方公里。距离县城20公里,在漓江支流甘棠江流域,距离桂林市区32公里。该村现有180多户800多人,全村90%以上村民姓周。这里的周氏始祖周秀旺、及周本初、周本昌(籍贯是湖南道州府,现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值亲后裔,)等人于明朝洪武年间即公元1368年定居江头村,至今已有600多年。据周氏族人的初步统计,周氏先后出现秀才200多人,举人25人,进士六人,出仕为官者200多人,其中,七品以上官员34人。据史料记载,江头村外出当官的官员没有一个是贪官,都是为官清廉的官员。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爱莲说》当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孩子们都会聚集到这个爱莲家祠当中诵读经典,致敬先人,传承“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质。江头村四面环山,村内地势平坦,海拔181米,为丘陵地形。地貌为山间溶蚀平原,溪河纵横,东西两侧山峦叠嶂,西北部高山连绵,为漓江发源地之一。周边的峰丛山体多由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

江头村选址体现了中国古代理想的风水择地模式。村寨选址在秦皇古道上,坐东向西,按风水学的理论推究“择吉而居”,“人财两旺”。村落选址中,自然因素包括水因素、土地因素、地势因素,江头村地处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的地方,村内地势平坦,四周群山环绕,江头村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江头村选址的重要因素。社会因素包括交通因素、民族因素还有传统村落注重的风水因素。江头村东侧有护龙河、龙颈河、东江河三条河流,流水常年不断。
这里可以看到清代奇特的“闺女楼”、“举人巷”、“秀才巷”以及明代村民为防御敌人进攻而有意构造“迷宫”巷道。古建筑类型包括祠堂、民居、庙宇、巷道、牌坊、桥梁、水井、墓葬,尤其是民居,数量众多,工艺考究。
江头村村内迷宫巷的建筑是江头村人自卫而特意在村中央建的复杂多变的狭窄巷道。巷道是模仿诸葛亮的八卦阵而建造的迷宫巷,江头村人在面对盗贼袭击的时候,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进行转移、疏散、逃遁和防御。

▲江头村的“护龙桥”和“护龙河、

▲行走在江头村

▲河边发现埋了一半的碑文

发现与讨论

▲江头村发现与讨论

▲喝一口“聪明泉”

?

江根,江河之源头 | 三江汇流

江根,原意江河之源头。位于佛山三水的江根村因水而生,由水而兴,也由水而盛。她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之源,西、北、绥三江汇流造就的奇特自然天赋,风景秀丽人文历史厚重,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最妙之地,充满传奇色彩之村。三江汇流的地理奇观,三水(现为佛山三水区)因此而得名。江根村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成为当年通向滇黔桂赣湘粤六省区的重要通道。三江汇流景观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起源”。三江汇流处,有思贤滘,明代何维柏读书堂,也曾吸引四面八方目光,升贬之间,朝野江湖,廉臣美名提升古村名声。该村还出过高龄进士:“104岁举人陆云进京考取进士,感动皇上,大笔一挥,缔造科举高龄纪录”。江根村并不姓江,姓陆,北宋时建村。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上佳,美丽宜居。

村落看民舍祠堂,村后观读书堂洗笔池;拾阶登山,青松伟岸,野花落英,古亭俨然,怀思古之幽情万千,感江景之豁然开朗。

俯瞰三江汇流处,天高地远,“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近处公路桥巍然壮观,桥身钢铁黄色抢眼,一列白色流线型高铁快车,呼啸而过。

好一幅古今气场交融、文脉千年一线美丽景色。不由心旷神怡,襟怀洒脱,若江水涛涛,若春风十里。

“三江汇流”是世界一大奇观。一般河流的水流方向都是固定的,但江根村所在的“三江汇流”处的流向却不固定,而是根据西、北江水位的高低决定:西江涨水,水流从西南流向东北;北江大水,水流则变成了由东北至西南。两江涨水时,江面变得宽阔,浩浩荡荡,蔚为壮观,显现出一边清一边浊的“鸳鸯水”奇观。

▲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鸳鸯水”奇观

思贤滘

西江、北江、绥江经过千万年的相互沟通,锻造出一条黄金水道,古称沧江,如今被唤作思贤滘。思贤滘对调节两江流量、沟通航道起着重要作用。滘(jiào):分支的河道;方言,指水相通处(多用于地名);明代大儒陈白沙曾在此游学;夕阳西下,先生在此等候学生,望眼欲穿,即兴写下“思贤”二字。“思贤滘”名称由此而来。

▲刻有“思贤”二字石刻竖立在江根村西江边

昆都山?

昆都山是看“三江汇流”最美的地方,登顶远眺,天地之开阔,江流奔涌之壮丽尽收眼底。这里是自然和人文景观结合得最好的地方。昆都山山顶的思贤阁,以最佳视野,将三江汇流的美景尽收眼底。“思贤阁”三字为何维柏真迹复刻。据传,明代著名的思想家陈白沙经常游玩三水,遍访朋友、学生,所作诗文,描绘了昆都山、思贤滘一带水秀山明的景象。

“万古昆都气象清,高山天作众星迎

? 东看浮石如横玉,北瞰长滩似洁冰

? 海面波平风不恶,城头烽息火无惊

? ? ?思贤滘岭当喉颔,行客悠悠葉利贞”

? ? ? ? ? ? ? ? ? ? ? ? ? ?—明? ? 陈世杰

五显古庙?

五显古庙位于昆都山下。这座五显古庙可能是广东省仅存的供奉五显公的庙宇,始建年份已无法考究,只知道它在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时重建过一次。改革开放后,由于位置独特,五显古庙被列为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按原貌修复。现在,五显古庙已经是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岁松陆公祠?

公元1008年,陆氏先祖陆隽从河南开封到广东肇庆赴任,途中路过位于佛山三水西南街道的思贤滘,见此处山川秀丽,便令家人建筑房舍留下来居住,千年古村江根村便由此开篇。村口的池塘边上,两座古韵生香的祠堂并排矗立,左边是陆氏大夫祠,右边是觉初陆公祠。再往里走,位于村中央的岁松陆公祠便映入眼帘。祠堂周围还有大片排列整齐的民居,这是岭南传统村落的梳式布局。

据史料记载,江根村建村以来,后代枝繁叶茂,遍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族人兴建了13间古建筑祠堂。历经岁月洗礼,目前现存3间,分别是作为陆氏总宗祠的陆氏大夫祠和觉初陆公祠、岁松陆公祠。

“文章传洛水,钟鼎起昆山。”岁松陆公祠门口的一副对联,既呈现出江根村三江汇流的壮阔与激情,又反映了思贤滘、昆都山的文史篇章。岁松陆公祠最早建于何时,后人已经无从考证。岁松陆公祠为何取名为“岁松”?陆阜年老师介绍,相传岁松陆公祠是一个名为“陆岁松”的族长所建,而这个族长的名字,灵感源自昆都山耸翠的青松。《论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人常将松树作为君子顽强不屈、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象征。“岁松陆公祠的得名,说明这位族长是有鸿鹄之志和坚贞节操的先贤,也寄寓陆氏后人要像昆都山傲寒长青的松树一样,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君子。”

 

乡贤陆阜年,不计报酬担任义务讲解员

曾在金本小学担任语文老师的他,在退休后当起了江根村的义务讲解员,并主编撰写了《三水江根村志》一书,让这个坐落在三江汇流处的千年古村,走出深闺焕发活力。长期研究村中历史文化。退休后的他仍坚持发挥余热,常年笔耕不辍,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就是乡贤陆阜年。“江根村有一千多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人故事,遗憾的是一直没有具体的记载。我们就想通过编写这本村志,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在江根村的岁松陆公祠前见到陆阜年老师时,他用三言两语道出了江根村悠久的历史,及编写《三水江根村志》的初衷。

《三水江根村志》

陆阜年老师

“江面上船只来回穿梭,贵广高铁跨江飞驰。”陆阜年老师说,大部分市民游客来到江根村,就是为了一睹“三江汇流”的地理奇观。“只要有人来参观,我就义务讲解、义务服务。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了4个来自佛山市外的采风团。”陆阜年老师介绍,每讲解一次需要1个多小时,从古祠堂讲到民居群,再讲到三江汇流和昆都山森林公园,介绍思贤滘、五显古庙、润笔池等地的典故,游玩的线路正好是围绕江根村转了一圈。

“想留住家乡的历史文化,更想把它推介出去,提升江根村的美誉度。”陆阜年老师介绍,历史上江根村出了多名进士、贡生和举人,明代大儒陈白沙在此思贤,明代名臣何维柏在此结庐读书,百岁老人陆云从赴京考中进士,一直被传为佳话。如今,村里修建了何维柏读书堂、云从公园以及润笔池,寄寓后人活到老学到老。

小编作为绿源项目组成员第五次见到陆阜年老师,每次听到他讲江根村文化总有新的收获,感叹他的抖擞的精神状态与热情耐心的分享,眼神中流露出的热爱与希望,家乡这片土地,成为了这位古稀老人的精神寄托。而他的义务讲解,也赢得了村民的尊敬,潜移默化地影响年轻一代。这次得知陆老师也在开始培养新一代“讲解员”团队,我们倍感欣慰。

在岁松陆公祠“祠堂+文化”示范点,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基因推动“一祠堂一品牌”差异化发展和打造“祠堂+文化”文旅讲者队伍,是三水区“祠堂+文化”项目创建工作的重要举措。岁松陆公祠充分发挥江根村地处三江汇流之处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从“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入手,将生活、生产、生态有机结合一起,深挖千年江根、思贤文脉、凤栖昆都等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上善若水,岁松江根”祠堂品牌。

陆阜年老师对家乡发展充满自豪感,对祠堂文化的自信让调研组留下深刻印象。目前,三水组了一支热心公益、善于表达、熟悉当地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文旅讲者队伍,陆阜年老师是讲解队伍的培训老师,队伍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21岁,平均年龄42岁,覆盖老中青三代。

文章最后,我们用陆阜年老师说的话来作为结尾:“三水明天一定会更好!”

QR:  江河卫士 | 探源西江之从江头村到江根村的水文化发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
上一个:
下一个: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