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卫士 | 西江流域水利工程等工程建造对当地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
?
西江流域水利工程等工程建造
对当地居民生活状态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享我在调查过程中通过了解不同人群对于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的看法,了解水利工程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总结水利工程带来的利和弊,从过往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中提取经验,如何把水利工程对不同的人群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带来的利益增强到最大。“河流是载体,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文明都与河流有关,‘从源头到大海’守护江河碧水探源西江,就是向伟大的河流致敬,也是向伟大的河流所象征的伟大的精神和文化致敬!”
调研过程及主要发现
?2022.08.02 |“陡兵”后代:女船夫和她讲述的故事
在兴安灵渠上坐船游览,撑船的女船夫滔滔不绝地为我们讲述她和灵渠的故事。
女船夫告诉我们,她从小生活在灵渠旁边,父亲是个木匠,这一片最好的船就是她父亲造的,包括我们正乘坐的这艘船,甚至村里的龙舟也是父亲造的。女船夫从小在江里游泳,自幼养成的习惯让她水性比常人好得多。她骄傲地告诉我们,每年她都会从江里救出六七个溺水的人。她为我们讲述中国古老的水利工程对当时当地人带来的影响:曾经这里(灵渠周边)并不像如今这样错落着各式各样的房屋村落,第一批到这里的称为最早的村民,是来这里建设水利工程的湖南人。灵渠的建设不管对中国的航运历史,还是来这里生活的人民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来这里建造灵渠的人们定居后下来,成为了每日开关陡门的陡兵,此后世世代代作为陡兵生活。曾经村里人靠着当陡兵为生,在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交通便捷,人们已经不再完全靠水运输的今天,“陡兵”这一职业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村里人各自开始靠旅游业发展生计,女船夫也是其中一员。
历经两千多年,灵渠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旅游等作用,被誉为“活态的遗产”。
(编者:灵渠,与长城、兵马俑一起被视为秦始皇时代三大工程。为统一岭南,秦始皇下令“凿渠运粮”,公元前214年凿成“与长城南北相呼应”的灵渠,促成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交汇。为保证一年四季顺畅通航,灵渠上建立有36座陡门即世界上最古老船闸的雏形,“陡门”也被誉为世界现代船闸之父。因为需要人工升降,为过往船只提供服务,遂诞生了守陡人这一特殊的群体——陡军,“陡军”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尚无定论,目前最明确的是明代有一支叫‘陡军’的队伍。公元1396年,明代敕命监察御史严震直通修灵渠后,其部下姓季、颜、宿的3位指挥使接到命令,留下守护陡门,沿袭600多年。陡军主要任务是负责启、闭陡门。“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用‘时巨舫鳞次’形容当时灵渠水运的繁忙。”清代兴安知县陈关调用“启闭无时休”描述陡军的辛劳。1938年,随着湘桂铁路的通车,灵渠在航运方面的作用逐渐被取代,陡军职业生涯也随之结束。)
?2022.08.05 |来克度镇经商的大爷
吃早餐的时候,不大的店都已坐满,有一位大爷旁边还有空位,我们坐在他边上,乘着等“剪粉”间隙,我们跟大爷有一句没一句的聊起来。大爷给我们讲起来来这片旅游区发展的经历,他年轻时曾经到到处闯荡,寻找商机,十几年前一次机会来到了这个天文小镇(克度镇),当时还在开发建设中,索性住下经营起日杂店。
随着天眼景区的建造和宣传,来这里经商的外地人络绎不绝,大爷的生意也风生水起。不一样的是,大爷将孩子留在了家乡读书,工作。他说,老了再回家乡。我们问今年几岁,他说他今年70岁。他还告诉我们,在小镇上开店的多数是外地人,本地人大多数在周边或外地闯荡谋生。天眼景区的建造带来了像大爷这样千里迢迢找寻合适经商地点的人,但同时也让当地村民搬离原有的小村落。遗憾的是,本次行程未能采访到搬离村落的原住民。
(编者:2007年,贵州省平塘县启动“中国天眼”台址移民搬迁工作。“中国天眼”30公里范围被划定为电磁波宁静区,5公里范围被划定为核心区,克度镇和塘边镇共计1410户6633名村民搬出大山。依托“中国天眼”,平塘县克度镇从2015年9月开始动工建设以科普为主题的特色天文小镇。很多当年搬出大山的村民在天文小镇上就业、创业。从贫瘠村镇到天文小镇,克度镇依托“中国天眼”完成了华丽蜕变。)
?2022.08.06 |两江口上的掌舵人
我们在南盘江与北盘江交汇处乘坐运输船,与船上掌舵的女船夫及其儿子聊天。她笑着告诉了我们自己从小到大与江河的关系和水坝建立后生活的变化。
这里曾经水位比现在要低得多,女舵手指着北盘江说,现在看到的江曾经是一条能够灌溉农田的小溪,这里的农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曾经的粮食来源来自于种下的大米。但是单单耕种大米得到的收入和食物是远远不够的,女舵手回忆起她小时候只有过节才能吃上一口肉。建立大坝后,水位上涨了不少,曾经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淹没了,农民们只能换一种生活方式。最初大家开始种芒果树和玉米,收成不算差但是卖不出去,大批大批的芒果烂在了树上,玉米则是用来喂养家畜。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江水,有人捕鱼,有人网箱养鱼,有人开船运输,有人种水生植物和鱼、虾苗,有人出租自己的土地供人钓鱼休闲,女舵手则是用攒来的钱买了艘运货运摩托的船,搭载往来广西跟贵州的居民。她说,现在生活好了,曾经吃不上的肉现在日日都可以上桌了,儿子也读大学了,靠自己开船一个月能得个六七千块钱,生活水平逐渐上去了。疫情时江上禁止任何船摆渡,政府部门会派人来收些玉米和芒果。疫情最严重时,没人来收了,他们则靠着自己种植的玉米和家养的牲畜度日。女舵手的儿子指着山上不同的植物给我们介绍它们的品种。他告诉我们,他考上了中医药大学,将来或许到县城的中医院上班。
船在江口停靠下来,周围变得安静起来。女舵手跟我们聊天也不用喊着说了,她神采奕奕地对我们说,她比丈夫还要能干哩。丈夫不敢下水检查船只,都是自己跳下水检查。自己也是这附近第一位女舵手,曾经有游客来到这里坐她的船,都惊讶于舵手居然是一位女性。或许是阳光照射的原因,或者是女舵手皮肤黝黑的原因,她闪闪发光的脸庞,格外迷人,格外耀眼。
(编者:南盘江、北盘江发源于云南曲靖沾益县马雄山南麓和北麓,在贵州省望谟县两江口汇合后称为红水河,简称“两江一河”)
?2022.08.08 |中国当代徐霞客冯春(幺哥)老师
冯春老师分享了这次参与西江探源的感受,这次他对江河感到失望。他说,江河上水利工程的建设快让他无江可漂了,这是中国漂流的悲哀。曾经中国有着成千上万的江河,如今真正能让人漂流的河已经越来越少。1993年,冯春老师和队友们又一起去了长江源头,有两件小事显示了那里生态环境的变化。两次去长江源头,时间基本一致,可是对比拍摄的照片发现,冰川出现了退缩现象。1986年漂流的时候,长江上游的通天河还是干流,当时只在河中央看到了一块10平方米左右的沙丘,1993年再去的时候,通天河已经有了网状水系,出现了成片成片的沙化现象,拖船的身影也出现了。如果说1986年我们是在索取长江,那么现在,是我们关注和回报它的时候了。我想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通过自己的行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江河的行动中来。
冯春老师还说探险不是冒险,每一次探险,都要做好万全的准备。首先心态要平和,把探险看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没有经验,只凭盲目的冲动,千万不要去做。
(编者:图片中站在岸上的那个人,就是冯春,人称“幺哥”,他是当年被尧茂书点燃了热血的青年人之一。1986 年,他费尽周折成为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的一员。当年 6 月 22 日,他所在的科漂小分队 13 人从长江正源沱沱河上游纳钦曲下水,开始了长达 6300 公里奇幻而艰辛的漂流。最终,用了 176 天时间,他们前仆后继、一寸不落地完成了长江首漂。继长江漂流之后,他先后漂了雅鲁藏布江、汉江、澜沧江、科罗拉多大峡谷、雅砻江、云南红河,漂流里程超过 1 万公里。他也因此被称为“万里漂流第一人”。)
2022.08.09 |江边长大的汪会长与江边生活的大树
他指了指一片已经空空如也的草地,那里曾经是他的家(他指向楠木副坝的方向)。小时候他与朋友们在江里游泳(黔江),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水坝的一部分。他又指了指山上,那里曾经有一座千年老庙,已经被推掉了。虽然如今他还住在江边,但看见小时候生活玩耍的地方,还是让他感慨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和这沧海桑田。他告诉我们,小时候他与村里的伙伴会在江里游泳嬉戏,现在也依旧希望下次有时间能够带我们在这水上漂流一次。当询问他家里老人对水坝建立的态度时,他告诉我,老一辈的人们跟着党走,跟着国家走,国家要做的就是正确的事,那么国家要建水坝也是正确的事。他们没有思考过水坝带来了什么带走了什么,只知道,国家要在这里建水坝,那就建吧。
2022年8月9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红水河边测水质。站在亭子上,偶然看见一位戴着耳机吹风的大叔。简单了解我的需求后,他详细介绍了当地未搭建水坝与桥的日子。
这一片地区曾经只有一座木桥,来来往往的人只有一座桥可以使用,甚至车是无法通行的。河上曾经有许多摆渡船,专门为了载人过河。河上曾经也还有个运车的大船,不搭船,车绕一大圈从这头到那头(大叔指了桂江又指向西江)。现在仅仅这一边就有了三座大桥,人可以过,车也可以过。曾经的木桥拆了,摆渡船也没了。从岸的这边到对面去,比以前要方便了不少。木桥变成了石桥,在这个洪水多发的城市,水淹的再高,也淹不没(mo)淹不垮这些石桥。而河拐个弯的另一边,还有更多的桥屹立在那里。大叔告诉我们,这里洪水频发,在他的记忆里,大的洪水六七年就来一次,小的更是数不胜数。曾经洪水一来,每家每户只能用小木筏在水上通行,只得等洪水慢慢退去,生活才能回归正常。走进这座城市,看着二楼的铁环(栓船圈),就不难看出这里洪水淹的有多高。因为洪水常常猝不及防地来到,这里人人人会游泳,他也不例外,从小就在河里游泳。他又说,自从水坝建立了,洪水就少多了,就像现在,水位很低。水坝拦住了凶猛的洪水,分流给到了其他地方。
?2022.08.10 |乡贤陆老师
陆老师退休前是小学老师,知识丰富。他告诉我们,这里叫做思贤滘的原因是因为一对亦师亦友的师生,老师在等待他从未迟到过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准时来到时,焦急之下写下了“思贤”二字。而“滘”字的由来,则是因为当地人称小狭小河道为滘,所以最终这里被命名为思贤滘。他还说,这里曾经出过很多名人,李宁也是其中之一。中国曾经最有名且唯一的气泡饮料健力宝就来自这个地方。我们问他,愿意接受村庄变得旅游化吗,他笑着告诉我们,能让村庄变美,村民也不用拿出土地,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在带领我们参观思贤滘的路上,他还给我们讲解,在两江交汇处,两条江融合交融自我调节达成平衡的自然景观。为了保住三水五区,当时人们用石笼填到北江,减缓水流,用人力改变了河流的走向,所以现在船只行驶的线路跟以前不一样。
一路上的采访的人各不相同,但不难看出,水坝的建立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生活面貌的改变不可谓不大。由于文化习惯和思想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居民主观上认知的变化也是有区别的。从地区的习惯差别来看,水坝的建立对于农耕文明繁盛的地区影响最大,直接从根基上的经济体系,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有些地区原本就靠水吃水,在时代发展水利工程建立后,生活方式并没有改变,于是思想上的变化也不大。在年龄上,据观察反映,水利工程对于三十至六十岁的群体产生的改变最为可观。他们经历过曾经,亲身经历过水利工程建设前后生活的改变。对于部分年轻人来说,相对来说,没有中年人经历丰富,影响没有他们显著。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并不思考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改变,于是产生精神上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于一部分老人来说,国家的、家乡的进步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水利工程的建立,他们的精神状态改变也是巨大的。客观来讲,水利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各地经济,起到了防洪、供水、发电、补水、灌溉等作用。在建立各处的水利设施后,不少地方可以明显看出经济直线上升。比如红水河边的城镇,在我们到达时依旧屹立着不少高楼大厦,夜晚也灯火通明。从不同人的主观来讲,问询到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时,有些人只是陈述发生的改变,对于好坏并没有认知或思考。随波逐流逆来顺受或许才是这些人生活的常态。也有人,从水利设施的建设中自我认知,经历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后感受到幸福和快乐。比如在南盘江遇到的女舵手,在河水上涨后,生活方式改变后发现女性的价值,而达到男女更加平等的状态。又比如,在思贤滘水坝建立后政府重视这个村落,为自己的村庄和历史由衷地感到骄傲的陆老师。他们在水利工程带来的影响下更加感受到自己的快乐和骄傲。
总体而言,从一开始教育程度相对高、见识见闻相对全面的群体会做更多的思考,产生更大的改变。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见识见闻相对少的群体对于改变敏感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