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故事征文 | 杨柳河畔有诗意
? ? ? 在温江,最喜欢到杨柳河畔走一走,感受这条河的四季变迁,尤其是岸边树木最能看出季节的轮回。当然,看看河景,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尤其是闲暇时光,在河边漫步,别有意趣。
? ? ? ?杨柳河,起源于温江区玉石乡附近的江安河,从江安河南岸分出,向西南方向至新津城南白鹤滩附近汇入岷江,全长约65公里,在温江有8公里之远,穿城而过,与江安河一道带给温江灵动的生活……
? ? ? 偶然得知诗人杜荣辉(熟悉的朋友总是称他为“小杜”)就住在杨柳河边的一个小区。小杜,诗人、作家,出版有作品《橘子园》《故乡的明月》《温江夜话》。某一次到其居所造访,站在他家的阳台上,正好对着杨柳河,可观风景,俯瞰河岸的树木、散步的人群,倒也是难得的景致。
? ? ? ?成都,不少河流的河畔如府南河、沙河、磨底河等都有一两家茶铺,几把竹椅子,一张方桌,随意选个位置坐下来,要一杯盖碗茶,就已经足够了。最相宜的是这茶铺的位置是临水的,即可听流水,亦可观察流水。这种随意的打望是吃茶的余韵,却是给人全新的生活体验。
? ? ? ?在小杜家的楼下,也有一两家茶铺,只是这茶铺里的设施与许多茶铺相似,椅子是木制的椅子,桌子虽是方桌,茶却是装在玻璃杯里。这茶铺和杨柳河也还隔着一条马路,马路的一侧还时不时有地摊在叫卖,这里很有市井气息。我们几个坐在那里聊天,旁边有几个人在斗地主,看上去很热闹的场景。在这样的场景里,我们却讨论起了诗歌来。这样的讨论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研讨会,大家聊一聊,也就够了。有意思的是,在今天能够一起聊聊诗歌的人似乎并不太多。这就像在杨柳河边,不同的人群看到的风景也是迥异的。
? ? ? ?但是,我至今还记得多年前曾在杨柳河边吃茶的场景:几张茶桌就摆在河畔,椅子是藤椅,茶桌是玻璃桌,看上去很高档的样子。但后来我却找不到这样的场地了。再后来,我到都江堰的杨柳河边看到这样的场景,这才知道自己把两段河流混为一谈了。
? ? ? ?时不时小杜相邀:“有没有空?到杨柳河来吃茶。”只要时间许可,这样的邀约总是不忍拒绝,这毕竟临水且可吃茶闲聊的地方。这几天已经进入到了春天,杨柳河边的杨柳都绿了吧,也是得空去吃茶了。
本文来源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 投稿文章,作者:林月白,原题《杨柳河畔有诗意》
一段河长故事,记录河湖环境随城市、乡村发展的变迁,见证环境治理社会共治、共建、共享新局面的逐渐形成。每个个体记录自己经历的社会变迁、环境变迁,也是记录我们正在经历的时代,为未来描摹此刻社会现状提供重要素材。
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反映乡村振兴战略、河长制、湖长制政策实施过程中,河湖长的新思路、新措施及新成效,凝心聚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广东省文化学会、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首届“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大赛由国地时空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东国地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广东国地规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支持。
“国地杯——河长故事”征文大赛自1月24日在深圳宣布启动,面向全国官方/民间河湖长、写作爱好者、参与河湖治理的专家、企业员工等人群征集河长故事。截止至3月底,共计收到800多份投稿,投稿来源包括广东、四川、山东、江苏、陕西、河南等省份,投稿人包括民间河长、作家、学生、社工、企业员工及其他市民,记录自己亲身经历的河流变化、参与河流守护的故事、河流与生活、河流相关书籍/影视读后感、民间河长口述记录、对河湖管理制度、历史的观点及乡村振兴故事等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分享本文